游客吓跑了免息炒股配资。
7月2日下午3点26分,一场5.5级地震突袭日本吐噶喇列岛,震源深度10公里,震感强烈。
日本气象厅第一时间表示“无海啸风险”,但也强调未来几天可能还有余震。而事实上,这只是近期连续地震中的一场。
日本气象厅称,统计显示,自6月21日8时起至7月2日16时,当地已累计发生有感地震911次。
对本地人来说,这可能只是“正常现象”;但对外国游客而言,这就是“出行禁令”。
尤其是这些地震集中出现在鹿儿岛、奄美大岛一带,正是海外游客最青睐的南部离岛度假地。
于是,不出所料,取消潮、改签潮开始了。
更令局势复杂的是,一则“漫画预言”正悄然成为压垮游客信心的那根稻草。
日本漫画家龙贵凉早在年初就画出一幅预言图:
2025年7月5日,日本与菲律宾之间将发生大规模海底断裂,引发超越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巨大海啸。虽然是漫画,但预言日期、海底地点、灾害类型……一一对应现实中的吐噶喇列岛地震群。这一“巧合”,让恐慌加剧。
原本只是网络传言,但经过社交媒体、短视频平台疯传后迅速发酵,演变成大量游客“宁可信其有”的心理波动。
不仅游客“撤退”,连不少日本本地居民也被预言搞得心神不宁,备好了应急包,密切关注每一次地震通报。
数据是最真实的反映。
据 Bloomberg Intelligence 与 ForwardKeys 数据,日本南部地区的旅游预订量在夏季高峰期骤降。
尤其是香港市场,赴日航班预订同比暴跌50%,6月底至7月初更是骤降83%。
台湾、韩国游客的预订量也急剧下滑,许多旅行社甚至临时取消或调换南部行程线路。
鸟取县一家酒店负责人称,来自香港的房间预订比去年减少了一半以上,“不是没人想来,而是大家都怕了。”
大湾区航空等航司已经调整航班计划,部分航线暂停;岛屿民宿、渡轮运营也都迎来了旅客“空窗期”。
对于日本旅游业来说,这是“重击”。
要知道,经过三年疫情重创,2025年本是全面恢复元气的关键节点。
夏季黄金档向来依赖港澳台、韩国、东南亚等短线国际游客,而如今,这些“主力军”集体踩刹车,让许多中小旅游从业者叫苦连天。
面对这一波心理海啸,日本政府迅速行动。
气象厅连续发文辟谣,强调没有迹象显示即将发生大地震或海啸,7月2日的地震也属“常规活动”。地方政府启动安全排查,临时避难所物资补充完毕,灾害应对App被再次推上热搜,甚至连鹿儿岛、宫崎等地的海啸警报系统都低调测试了一轮。
然而,效果有限。
因为这次伤害的,不是基础设施,而是“信任”。“科学说安全,心里却觉得不妙”成了游客最真实的写照。
无论是防灾演练、还是App通知,似乎都抵不过一则“预言”与一次实地震感的叠加影响。
地震不是新事,日本也不是没准备。但当“自然威胁+舆论恐慌”合流,连原本坚固的旅游信心也开始崩塌。
不禁令人发出疑问:
日本旅游,还扛得住下一场余震吗?
明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